我在研究所的第99天2012.10.20(六)~研討會[一]

2012102013:29

報到~~早上8:15抵達~~即將開始我的第一場研討會

這是臺灣國立師範大學數學系~左台益教授

你一定覺得照片晃動吧!

是老師講演過程中手舞足蹈~~

談到數學與科技~~~就是開心與挑戰

為了取信於大家

聽者很冷靜與清楚吧!

左台益教育講演的非常精彩~獲益良多


{  B場次-主持人:楊德清老師 }

< B1 >國小高年級學生以公倍數解題工具進行分數通分之研究[李慶祥老師]

1.          口條順暢、但是報告速度太快了!

2.          列表法(五年級)與短除法(六年級)的教學時機

3.          補習班若在學童五年級時進行了短除法教學,學校老師是否應須跟進教學?

4.          通分時,只使用乘法或直接觀察將分母化成公倍數,ACTR理論。

5.          短除法,我(學生)看不出來或算不出來,才會使用短除法。

老師想法:從結論角度導入,表列法與短除法的差異,補習學生從短除法學習進入列表法,列表法的操作較易計算上的放棄。

 

< B2 >國小五年級學生在情境問題的數常識表現分析[吳明煌老師]

1.          數常識(number sense),是一種概念,五個組成元素。

(1)   ()解數字代表的意義

(2)   運算對數字的意義和影響

(3)   比較數字的相對大小

(4)   運用參考點

(5)   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

2.          培養流暢的數字感

3.          隨機抽樣的定義,如何進行低、中、高的抽樣?

4.          半結構晤談法

數常識的教學應在各年級如何進行教學

數感與數常識( 概念 )的區別,翻譯的名詞,數感只是表徵,應該發展為生活中的常識。

 

< B3 >國三學生解二次函數圖形問題之迷思概念的研究[林靜宜老師]

1.      符號表徵與圖形表徵

2.      對學生而言的數學能力,圖形表徵>代數表徵

 

< B4 >一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等號概念對乘法算式之研究[ 呂易純老師 ]

1.      等號的意義(6種相等):運算相等、關係相等、定義下的相等、情境下的相等、全等、理論的相等(甯自強1995)

2.      半結構晤談:具專家效度{ 如何具備專家效度? }

3.      對單一學生進行研究,進行的建議應先就由原學生,至於可否推廣至其他低成就學習的學生,可以再深入研究與探討

 

< B5 >探索數學解題之知識結構圖-以線性代數課程LU分解為例[ 葉耀文老師 ]

1.      在教學現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出現一道代溝。

2.      知識解構(ACTR):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Star(2005)規劃性知識

3.      知識構圖(TaSC)

{  E場次-主持人:劉祥通教授 }

< E1 >數學正複本試題解題量表試題的對等性探討[ 孫荷馨老師 ]

1.          等價試題、同構試題類似試題、不相關試題

2.          同構試題對等性問題

(1)   由比較量尋找基準量

(2)   由總和量尋找基準量,進而找出比較量

3.          反思:問題結構相同,難度是否真的相似

(1)   都由逆運算求解

(2)   都求一單位之量:外延量、(強度量)內延量

4.          試題設計

 

< E2 >Mayer型加減法文字測驗編製初探[ 陳盈穎老師 ]

1.      將認知觀點納入數學解題歷程與知識

2.      分析方法有3

3.      母題與子題:四大類型、七大解題行為

對我而言語調是平淡且冗長,更也許是下午第一節報告。

 

< E3 >從異常作答指標及知識結構探討學生學習狀況-以國小數學二年級為例[ 曾筱育老師 ]

1.      指標

(1)   W指標:粗心(會而錯)

(2)   B指標:猜測(不會而對)

(3)   C指標:會且對(精熟)

(4)   M指標:不會且錯

2.      知識結構圖

3.      加強語意理解

 

< E4 >國小四年級分數概念學習診斷與知識結構相關分析[ 許珮琦老師 ]

1.      知識結構與知識鏈

2.      迷思的作答與完全不會的作答

 

< E5 >國小學童四則運算文字解題概念診斷與知識結構分析研究[ 林書郁老師 ]

< E3 >< E4 >< E5 >WBCM與知識概念結構

 

 

{  I場次-主持人:吳德邦老師 }

< I1 >八年級數學推理能力測驗編製之研究[ 王姵錡老師~台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 ]

     DINAG-DINAHO-DINA,屬性。

     補習就推理能力的影響,補習後的學生有答題的優勢!

 

< I2 >五歲幼兒數能力操作測驗常模建立與應用之研究[ 呂美妤老師 ]~台東教育

     隨機抽樣!和教科書中所載的幾近相同。好厲害!

     引用:學術論文、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

 

< I3 >不同Q矩陣設計對於DINA模型概念診斷成效之影響-以國小四年級分數概念為例[ 崔貞甫老師 ]

< I4 >包含建構反應題型之國中一年級數與數線概念電腦化診斷測驗開發及成效評估[ 陳緯誠老師 ]

 

< I5 >複式評量在國小二年級兩步驟問題之研究[ 張慧閔老師 ]~~~真的還不錯,清楚許多!雖然也是測驗統計所,但是大都為條列式清楚明列。不要大題小作,而要小題大作。

作:形聲字,「人」是形符(部首),「乍」是聲符(讀音)。

「乍」有「努力去做」的意思,所以「興起」就是作。

做:會意字,由「人」和「故」組成,故就是「事」的意思,

所以「人做事」就是「做」。

這兩個字可以說是「音同義近」。

邱德修教授主編的簡明活用辭典是這麼區分:

「做」習慣上,是指製造具體的東西。例如:做衣服、做文章。

「作」一般都是抽象一點的,書面色彩重一點的詞語,特別是成語。

另外又提到,白話文多用「做」,習慣上這兩個字仍有不同,如「作文」

「創作」「著作」不寫「做」字;「做壽」「做工」不寫「作」字。

(1)  使用西元 ﹥民國

(2)  參考文獻近十年的

< I6 >五年級因數教材分析研究-以康軒版與翰林版為例[ 老師 ]

    這是測驗統計論文發表~我真的沒有知識背景!鴨子聽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