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名人談教養

2010032921:26

迎接叛逆期 劉培森布局很久了
不管工作多忙 陪著上學、共進晚餐 用孩子的語言 教導累積好品德

建築師劉培森每晚遲至8時半吃晚飯,不是因為公事忙碌,而是要等孩子回家一起用餐;不論多晚入睡,他都在640分起床,因為要陪孩子上學,他說,「這是有意義的,讓小孩子一起床、就知道父母在旁邊。」

 

劉培森的女兒12歲、兒子10歲,他開玩笑說「要開始為叛逆期作準備了」,但他「布這個局」已經很久了。從兒子讀幼稚園開始,他把兒子12個同學的名字都背下來,聊天的時候隨時搬出來,讓孩子知道「我跟你講共同的語言」。他說,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點點滴滴,就要先進入小孩的世界。

 

他對孩子說話輕聲細語,不體罰、沒辱罵,「罵和打只是個訊號」,很多父母大聲罵人,認為訊號不夠大聲就不能接收,但劉培森說,大喊大叫不一定能傳到心裡深處,只會讓場面越吵越難看。

 

劉培森小學畢業後就出國念書,但他並沒有和其他類似背景的父母一樣,也從小把孩子往國外送。他覺得「台灣的教育環境是可以的」,希望孩子至少要唸完台灣的高中,再依照興趣或需求看是否要出國唸書,除了希望孩子可以學習豐厚的中華文化,主要是他認為,父母和孩子的相處還是最重要的。

 

劉培森教導孩子,品德比學科更重要,「學科成績只是一個階段的學習表現,但品德培養是一輩子的事」。在孩子面前,家庭教育很重要,一定要以身作則,「這在教育過程中也是有趣的部分,可以趁此檢視自己的行為」,劉培森從小就規定孩子要守規矩、有公德心,以及對待朋友和弱勢團體的關懷和真誠。

 

這些觀念需要長期累積,譬如欣賞藝術也是要從小接觸,藝術「創作」需要天分,但「欣賞」則是要從小累積鑑賞力。他常帶小孩看畫展、藝術品,為孩子講解畫派,雖然孩子當時好像沒注意聽,但後來他發現,當孩子再看到同一件作品,居然能侃侃而談,「小孩子的學習能力真的很強!」劉培森說。

 

劉培森說,「我不覺得事業的成就在於賺多少錢,而是生活的品質」,只要孩子們能找到有興趣、有熱忱的工作,認真過生活、而且能過得很快樂,他絕對支持到底。

 打球、賞畫周末黏整天  

建築師劉培森主張小孩要有美好的童年回憶,因為童年只有一次,就要盡量歡樂。他細數周末的行程:早上高爾夫、下午跆拳道、晚上桌球,星期天早上畫畫、下午吉他、晚上街舞行程大滿檔。

 

他說,現代的小孩整天守在電腦、電視前面,他為孩子規畫的安排兼顧室內和戶外運動。每樣活動都有道理:高爾夫訓練耐心,跆拳道防身、冷靜,桌球是不靠身材取勝的運動;畫畫是創意,古典吉他能瞭解樂理,街舞則是柔軟身段。他強調「習慣了就不會覺得辛苦」,孩子也願意這麼做。

 

劉培森笑著說,因為自己都會、還可以跟著一起玩,「跟小孩一起生活,感覺又年輕一次」,他上游泳課的時候比小孩還努力,竟學會從前不會的蝶式,算是一種圓夢。

 

不管工作再怎麼忙,只要有藝文活動,他盡量帶孩子去看,有時遇到同業,同業常意外:「你這大忙人也會出現在這裡?」有次他帶著女兒去參觀拍賣會,女兒不但沒有不耐煩、還跟他討論畫作的好壞,「我覺得她很了不起」,劉培森帶著驕傲的笑容說。

 

剛上國中一年級的女兒「呆均」是金牛座,相當外向活潑,她說學吉他和街舞都挺好玩的,不過畢竟是少女,當然希望假日可以有多一點的「自我時間」。

 

雙子座的Kevin今年十歲,成熟穩重、像個小大人,但若在爸爸身邊,就像個可愛的無尾熊抱著爸爸的脖子,他要寫「給父親的一句話」,想了很久,很謹慎地寫下「工作非常認真,因為工作太認真,所以只有周末可以陪我們」。

 

劉培森說,上國中之後,同學是最重要的夥伴,因此他們家也開始出現「周末party」,邀請姊弟的好朋友們來家裡玩,姊姊和弟弟的朋友們互相都認識。

 

若要給爸爸打分數,Kevin說「不要太死板的話就太棒了」,給了80分,結果剛剛還一直在「吐槽」爸爸的姊姊馬上說「那我要打82分」。姊弟默契和與父親的深厚感情,在笑談中展現。

 2010-03-19/聯合報/AA4/教育】